一年一度的中考、高考考试大战马上打响,考生和父母都进入紧张的冲刺阶段。据心理健康咨询师介绍,每年一到这个时期,由于紧张和焦虑而咨询的考生和父母就会增多。
心理大夫指出:考试前维持适度的紧张焦虑可以使身心维持在开心状况,以便积极应考;但假如过度焦虑,譬如出现持续的心跳加快、胸闷、出汗、呼吸急促、尿频尿急、失眠、胃肠不适等症状,就会干扰临场发挥,应进行适合的调整。
那样,怎么样有效借助这剩下的十来天时间,把考生的情绪和身体情况调整到最好状况呢?本期专家坐诊特别邀请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胡一文,给读者朋友谈谈考试前的心理调适问题。
父母:关怀需适度,切忌走极端
快高考考试了,小李的爸爸一直对他关怀备至,各种营养品变戏法似的1日三餐不重样,每天在家唠叨倒计时,连小李最爱看的新闻联播也不让他看,说是抓紧最后几天多看书,多捞一分是一分。却不知,小李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根本看不进书,甚至不想参加高考考试了。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精神卫生科副主任胡一文说,离高考考试只有十来天,不少父母觉得要抓紧这最后的几天时间冲刺一把,每天叮嘱孩子看书学习,其实过度的关心反而导致考生心理负担过重,不利于考试;考生的能力和水平是平常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现在基本定型,不是最后几天冲刺就能有质的飞跃,所以最后几天应该把重点放在情绪的调节上,总是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既往的研究也发现,考生心情好了,常常会超水平的发挥。因此,父母和老师应该注意,最禁忌说还不抓紧时间,就这几天了,看哪个哪个哪个多用功,你就只了解玩,考不上大学你就完了,你看爸爸妈妈多辛苦,你如果考砸了对得起我吗之类的话,可以多给予鼓励,譬如说你真很好,你肯定行,考生也可以积极的自我暗示,譬如不就是一场考试,有哪些大不了的。
相反,另外一些父母觉得考试前要放松,就让孩子好好玩一把,这也是错误的。大家说考试前复习既不可以过于紧张也不可以过分松弛,要维持肯定的紧张状况,有益于考试发挥,具体标准因人而异。
考生:改变自我错误认知
小茹是武昌某重点高中高中三年级的尖子生,伴随高考考试临近,小茹却愈加紧张,近一段时间出现失眠、紧张、自责、情绪低落等症状,只好向心理大夫求救。原来,小茹在三年前中考时,由于发挥不理想,没考上重点高中,爸爸妈妈为了能让她读上这所好高中,花光了积蓄交了赞助费才达成愿望。一直以来,小茹也非常争气,成绩排名前列。临近高考考试了,小茹开始紧张起来,她怕重蹈覆辙,总担忧自己考不好辜负了操劳一辈子的爸爸妈妈,担忧考不上大学就没出路
据悉,不少有过失败历程尤其是重大考试失败历程的考生,当第三面临同样重大的考试时会出现紧张焦虑的表现,甚至不敢考试,心理学上叫创伤回避行为,非常明显,小茹是这种症状。而且出现了不正确的认知观念,非此即彼,把考试过分重视。
心理大夫介绍,对小茹的状况,除去进行增强自信心的练习,如告诉她一次失败不等于将来失败,认清我们的优点和实力,自己并不比其他人差等等,同时需要矫正不正确的认知理念。考试前焦虑一个很明显是什么原因害怕失败。失败会有哪些不好呢?由于你觉得假如自己不成功,就会被其他人看不起或排斥。你的自尊感与你的收获紧紧地联系在一块。你相信假如你辜负了其他人对你的期望,他们对你的爱和尊重就会降低。所以,要改变自己不正确的认知理念,譬如考不上大学就是失败,大学是唯一出路。可以如此想,不少有收获的人也没上大学,条条大路通罗马,没考上大学不等于我没能力。
建议:学会一些调整状况的办法
1.复习办法多样化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假如长期内用同一种办法复习一门功课,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就会形成保护性抑制,影响记忆成效。因此,建议考生考试前不要死盯着一门课程,特别是不要一直进行数字计算。可以给自己拟定一个计划表,听、写、计算、背诵等相结合,防止枯燥、单一的复习办法,如此会提升记忆成效。
2.劳逸结合在大脑清醒的时候抓紧学习,提升效率,在感到疲劳的时候就不要勉强自己,可以适合进行娱乐活动,譬如听听音乐、看看小品、打打球、散散步等。
3.渐进性的放松练习和生物反馈研究证实,这两项技术对考试前过度焦虑有较好的缓解用途。在舒缓的音乐中,考生以随便舒服的姿势,坐在沙发上或者平躺在床上,先紧握双拳,全身肌肉绷紧,然后全身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主观感觉,然后开始放松练习,由前臂开始,依次放松面部、颈、肩、背、胸腹、四肢,每次10~20分钟,对抗焦虑有好的成效。
4.考试前失眠的治疗不少考生在考试前一两个晚上会有失眠的现象,只须不太紧急,无需药物干涉,千万不要乱服安眠药,安眠药会干扰记忆。对于紧急的失眠,在医师的指导下可以小剂量服用不影响记忆的助睡眠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