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后(16、17日)两天,上海全市193个考试知识点、4244个考场,将迎来10.2万名考生参加中考。这类“九零后”的学生,将面临学习成长道路上首次小小的挑战。
他们怎么样看待中考?当他们对自己前途的抉择和爸爸妈妈的意愿发生冲突时,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本报记者日前通过调查访谈后发现,这一代的中考学生自主意识愈加强,他们用我们的行动表明:我的中考,我做主。同时,羽翼未丰的他们在筹备展翅飞翔的时候,也会遇见不少困惑和无奈,需要来自社会与家庭方面的呵护和关注。
●案例1
父亲干预志愿 女儿在家罢学
由于我们的志愿选择没得到父母的赞同,中考临近,小陈同学居然选择了“怠工”―――拒绝复习,以发泄对父母的不满。
昨天,心急如焚的陈先生向12355上海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热线反映:他的女儿马上参加中考,之前老师计划推荐她去护校,但陈先生却期望我们的女儿能再“搏一记”,争取考上高中。不料,父女间为此产生了矛盾,女儿觉得自己本来可以被推优的,目前却被父亲搞砸了,因此对父亲非常有建议。
更紧急的是,本来学习努力、成绩好的女儿目前情绪一落千丈,仿佛变得非常灰心,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贪玩、上网甚至夜不归宿。陈先生无奈之下赶到学校向老师反映状况,老师却表示:小陈同学在学校里还是非常用功的,复习功课、参加活动等各方面都非常积极,没那些问题。陈先生这才恍然大悟:女儿就是想气气爸爸妈妈,发泄对我们的不满。
意愿,让孩子表达非常重要
对于这个比较极端的案例,交大心理健康咨询师刘晔萍副教授对记者剖析道:“九零后”的考生,本应有更多的自主能力,但一些父母还是不相信孩子,在一些问题上不敢放下。假如大家的教育,从小就多一点对孩子自主能力的培养,让他们能自己对我们的事情负责,那样就不大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12355平台心理健康咨询师朱小平也觉得,在中考问题上,学生应该有表达自己意愿的机会,在选学校、评估成绩时,父母应该和孩子商量。不然在出现较大分歧的时候,处在青春期的孩子会产生逆反心理。虽然这一阶段的孩子还未完全成熟,但他们的意愿表达非常重要,这将决定他们将来学习的动力与各方面的进步。所以,理想的志愿选择,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学生、学校和父母三方面的建议,形成一个比较有益于学生进步的适合的策略。
●案例2
复习课程“选修”整月不碰书本
家住本市的王先过生日前向12355青少年公共服务平台来电反映,他儿子在临考试前有一种奇怪的“不想上学情绪”,具体表现为:5月份开始就常常不去念书或者故意迟到,假如老师是讲授新的内容,他看起来还非常认真,但一碰到复习课就不去上了。小小的初中三年级学生,上起课来竟像大学生一样,可以“选修”,王先生对此感到很郁闷。
更让他着急的是,儿子“平常在家看电视、看DVD到深更半夜,如何劝说都不听。立刻就要中考了,却有整整一个月没碰书本,还自我感觉好”。
独立,还缺少内心的力量
著名心理健康咨询师陈小亚在剖析了以上案例后对记者说:假如说目前的孩子独立性增强了,那还不如说父母和老师的影响力有所减弱。对中考学生而言,伙伴群体的影响力正在加大。不少父母打电话来咨询时都表达了如此一种无奈:他们感觉没办法与孩子交流,也没办法指导孩子,宛若眼睁睁地看孩子离自己愈加远。平常也不再计较,而到了中考、高考考试如此的重点节点,父母感觉必须要表达我们的意愿。
对此,陈小亚的建议是,让父母更多地站到孩子的立场上去,不要把孩子看成问题。“对抗”是成长的表现,假如没我们的主见更不是一件好事。这个阶段的孩子,还是拿不源于己成熟的主见,父母和老师只有成为他们的朋友,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陈小亚说,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了解念书好会有好的前途,但他们还缺少毅力和意志力去承受这种挑战与重压,为我们的目的去努力就变得非常困难。这是现在独生子女中常见存在的问题。他们和父母“对抗”比较容易,但和自己“对抗”非常难。以上案例反映的积极意义是:我该独立了;消极意义是:这个独立还缺少内心力量的支撑。作为父母和学校,应该学着去给予他们自主的力量。
●记者调查
考生上网发帖:勇于迎接挑战
记者通过调查发现,考生们正在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抒发我们的感受,并运用了最具年代特点的工具:互联网。
这两天网上和中考有关的平台、贴吧都非常热闹,记者发现,很多帖子的内容都是为自己和考友加油,一位上海考生发帖说:“中考是给我们的一次小小挑战,战胜自己就是成功。”
有一位明年才参加中考的学生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加油!虽然我明年中考,但我衷心祝愿所有些莘莘学子都能考有一个自己认可的成绩!”
还有一位筹备考中专的学生发帖问道:“考中专丢脸吗?”一下子引来不少网友跟帖:“考中专如何啦?考高中又不是唯一的出路。”“相信我们的选择,坚持住!”
记者颇感意料之外地发现,关于试题、考试分数的讨论在平台上并不多,更多考友只不过想表达一种主宰自己命、勇敢迎接挑战的意愿。
对此现象,从事多年的初中三年级教学工作的五十四中学初三主任聂伟在同意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感觉到目前的学生愈加有我们的想法了,尤其是今年中考有一些新的政策,学生对此都有我们的主见,对新政策都非常适应,也能依据我们的状况选择最好的策略。在志愿的选择上,多数学生是“学生主导,父母参考”,和以前“父母主导,孩子参考”有非常大的不同。
由于学校发回去的志愿表都需要父母和孩子一同签字,一些学生在遭到父母的反对时,就会以拒绝签名作为“武器”。聂老师说,事实上学生在进入初中三年级后,就对考哪种学校,以后如何进步,已经有了自己初步的规划,父母一般会尊重他们的建议,而学生也会乐于倾听父母的想法。譬如一些学生在填好志愿后去征求父母的建议,依据父母的建议再对志愿有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