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招生录取的原则普高学校招生坚持全方位衡量、综合评价、尊重志愿、择优录取的原则。普高学校招生录取的依据是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成绩(省统考科目成绩和体育、理科实验操作考试成绩,下同)和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为C等级以上(含C等级)方能录取到省级示范高中;地理、生物考试成绩不合格的,不可以录取到省级示范高中。(二)普高招生和录取政策1.市教体局统筹安排全市普高阶段招生工作,市区(含琅琊区、南谯区)普高招生由市中招办具体推行。六县(市)教育主管部门在市中招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依据市教体局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市)实质,科学安排普高招生工作。2.为确保2017年高中阶段招生目的的达成,全市各公、民办普高均不能超计划、超班额招生,不能私自招生,不能擅自招收普高最低录取控制线以下的学生,切实维护招生计划的严肃性。3.坚持优质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校政策。
2017年仍根据高于省级示范高中学校招生计划的80%切块分配到各初中学校(含民办初中学校),指标到校生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不设最低录取控制线,但需要达到普高最低录取控制线方可进行录取。到校指标原则上按比率切块分配,并适合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严禁将指标分配与初中升学率挂钩,对于各地出现的如异地扶贫搬迁、农业转移人口等政策性特殊状况,由六县(市)教体局依据文件精神并结合实质,拟定具体规定,报经当地政府赞同后公布推行。鼓励有条件的区域实行100%的指标分解。鼓励和支持辖区内示范高中联合招生,各校按生源成绩平行分配、越来越形成示范高中公平角逐机制。4.严禁公办高中擅自跨县(市、区)招生。公办普高除宏志班和天长中学英语国际班与滁州中学经市教体局批准跨县(市、区)招生计划名额外,其他一律不能跨县(市、区)招生。对监管不力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在年终督导和基础教育重点工作考核中将视情扣分。同时,市教体局将通过中小学学籍系统强化对普高招生的监控和管理,对因违反规定招生而产生的学籍不可以注册等问题,责任由违规责任主体承担,并进行追究。5.同城范围内(含县域内)的普高学生严禁借读。公办普高不能录取未填报志愿的学生;已经正式录取的学生,无故逾期不报到,视为主动舍弃普高就学资格。6.合理划定普高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促进生源普、职教育的合理分流,六县(市)教育主管部门于阅卷、登分结束后,依据我局下达的招生计划,划定本县(市)普高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并报市教体局备案后向社会公布实行。7.保障流动职员随迁子女入学权益。随迁子女在我市流入地参加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和考试报名普高学校,与当地学生实行相同的高中招生政策。本市或在外市就读的学生回我市户籍所在地参加高中阶段招考录取(含外市考试回原籍录取)的政策,由六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具体拟定,保证他们享受与户籍所在地考生同等待遇,各地不能拒绝招考和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