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范围1.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黑白处置于盾和纷的标尺。2.法律的特点:①由国家拟定或认同;②由国家强制力保证推行;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备常见约束力。3.法律有哪些用途:①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用途);②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用途)。4.法治的重要程度:是大家一同的生活方法,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要紧标志(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法治助推中国梦的达成,是达成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父母治久安的必然趋势。5.违法行为的分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6.维权的渠道: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诉讼方法。7.诉讼的种类:民事诉讼、行政诉讼(民告官)、刑事诉讼。8.保护未成年人的六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政府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互联网保护。9.犯罪的基本特点:①紧急社会风险性(最本质特点);②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性(势必法律后果)。10.违法和犯罪的关系:两者都是违法行为,都反了国家的法律法规。两者都具备社会风险性,提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本质上是一样的。法未必犯罪,犯罪肯定违法。11.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内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所有权力是人民。12.宪法的地位: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备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13.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的达成。14.增强宪法意识:学习宪法、认可宪法、践行宪法,坚持宪法至上。15.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需要:尊重和保障人权。16.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策略:全方位依法治国。17.公民的基本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遭到宪法和法律的特珠保障。18.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非常重要的权利。19.人格尊严权的内容: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名字权、隐私权等。20.公民维护权利的方法: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等。21.公民正确行使权利的做法:行使权利不可以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可以滥用权利;个人的自由和权利不可以以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集体利益为代价;公民行使权利应根据规定的活动方法步相过程进行;公民权利遭到损害,要根据法定程序维护权利。22.公民的基本义务:①遵守宪法法律;②维护国家利益;③依法服兵役;④依法纳税;⑤劳动的义务、受教育义务、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爸爸妈妈抚养教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和成年子女赡养扶助爸爸妈妈的义务等。23.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的关系:既有不同,又相互联系。国家利益是整体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局部利益。整体利益照顾了大部分人民的长远需要,符合大部分群体的利益。从根本上说,国家利益与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是一致的。24.国家安全的重要程度:是国家存活和进步的要紧保障;是人民幸福安康的首要条件。25.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①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②国家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③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26.法概念务的需要:法律需要做的需要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27.全方位依法治国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本质需要和要紧保障。28.坚定不移走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需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29.国内政府的权力源自人民。30.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31.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3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常见奉行的基本准则。33.依法行政的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34.全方位依法治国需要: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35.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一同发挥用途,既看重发挥法律的规范用途,又看重发挥道德的教化用途。36.珍视自由: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②依法行使权利。37.践行平等:①反对特权;②平等对待别人的合法权利;③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④把平等原则落实到平时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38.公平的重要程度:是个生活存和进步的要紧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要紧基础。39.坚守公平的需要:①个人维护公平;②规范保障公平。40.正义的重要程度:是社会文明的尺度,体现了大家对美好社会的期待和追求;是法治追求的基本价值目的之一;是社会规范的要紧保障;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41.守护正义的需要:①个人守护正义;②司法维护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