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阳光中招网 > 中考资讯 > 语文

2022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民俗民情主题

来源:www.medlth.com 2024-08-28

语文

现代文阅读练习:民俗民情主题

【主题解释说明】

记得有首歌唱道: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里国的民族是兴盛的,风土人情更是绚丽多姿的。苏轼说:人之寿夭在元气,国之长短在风俗。风土人情是一个民族或群体生活方法和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深厚的民族文化一直与民族繁衍相随着,百代不绝。北京的景泰蓝,天津的泥人张,河南的剪纸,山东的风筝玉林舞狮,龙川杂技,鲁西斗鸡,长沙皮影秦、晋传来的秦腔晋调,粤地楚国飘忽的鼓韵琴魂各地风俗如火如荼,新旧交措,乡色浓郁。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语文根植于民俗风情,民俗风情滋养着语文。

透过画卷的窗口,大家可以从中体验独特的民族风情,品味民族文化的精华,感受民族文化的内涵。

【美文扫描一】

江南的叫卖声

徐海燕

踏上江南的土地,从狭窄的弄堂中传来一声阿要白兰花的悠悠叫声,顿时使你有浸润心田的那种柔肠温情,叫人感觉到江南的神韵和水乡的款款风情。你会从绵绵的烟柳中,翘角的飞檐上,披满青藤的石拱桥下,领悟到水乡这块土地的灵气,连卖花女子的叫卖声也像水磨糯米粉那样妩媚诱惑销魂。

水红菱要吗?又是一声清脆入耳的叫卖声,它拖着吴侬软语的长腔,湿漉漉也像从水中捞上来。现在年轻女孩上街卖红菱已不多见,但从这类身扎碎花围兜的中年妇女身上好像也隐约感到水乡女子那迷人的风采,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或许更像一幅水圣中国画,淡墨重彩总相宜。你如果称上一斤翘角的水红菱,剥皮入口,好像一下子吮吸到了大地的乳汁,记忆永远定格在小桥边。

江南的叫卖从根本上不同于北方的吆喝,它没那样粗犷热烈,它像一首唐诗那样婉约舒缓,像春雨拍打着璃壳的长窗,更像垂柳轻拂堂前,叫你身心飘逸如水,仿佛在听着一支拖着悠悠长腔的昆曲。在你心灵不设防中缓缓走到她身边,或许你一个人还没完全了解过来,钱已经掏出了口袋。

江南的叫卖能打开老人尘封的思绪,回到蹦跳的童年。或许是某一天的放学后,香炒热白果,香亦香来,糯亦糯,一个铜板卖3个,于是口袋中一个铜板换来了3个烫手的热白果,留下一只挖去中问的果实,成了一只响亮的果哨。好像哨声犹在,双鬓已经斑白,一声叹息,多少事可以重来?

江南的叫卖含蓄而又耐听。北方的大蒜长得又粗又大,襄上面饼咬上一口脆生生的,而南方的小葱长得又细又纤,白花花的根须一根不乱,像绝代佳人,更像小家碧玉。卖葱时总忘不了冠上一个香字,虽然这类都是老妪的活计,但在叫卖时拖着长长的声腔香葱阿要或许就冲她一个甜甜的香字,你走在光滑的青石板路上,滴水的屋檐下也会忍不住回眸张望。

要了解一本书困难,要了解江南的一个小镇也困难。俗话说:入乡随俗,那样你先从聆听镇上的叫卖声开始吧。选秋风乍起,正是菊黄蟹肥的时候,在高高的石拱桥上一只只塑料盆里满是吐着白沫的大闸蟹,清水大闸蟹要吗?多么叫人亢奋的声音。好像这么一喊,张牙舞爪的螃蟹也变得文质彬彬起来了。

栀子花茉莉花声声叫卖使小镇变得热闹起来。这亘古不老的声音,在爷爷的爷爷口中传来,还将会在孙子的孙子口中传下去。

1、江南的叫卖声给人一种浸润心田的那种柔肠温情,阅读全文,简要概括江南的叫卖声的特征。

2、阅读全文,说说标题可以改为江南的吆喝声吗?

3、运用修辞可使语言生动形象,试从文中举一个例子,并领会它的妙处。

4、察看生活、考虑生活是写作的基础。香炒热白果,香亦香来,糯亦糯,一个铜板卖3个,在童年的日常,类似如此的小商小贩的叫卖声你肯定听过不少,请你描写一种你听到的叫卖声,剖析其特征,并写出你的感受。

【美文扫描二】

百衲衣

叶大春

①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孩子,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常常生病,爸爸妈妈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

②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块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块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已经足够,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

③小时候,我不想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不值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

④在故乡,13岁即使成人了。我13岁就能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了解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非常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念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儿,做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

⑤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根据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爸爸妈妈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如何还情?民俗学家说:通常来讲,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

⑥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

⑦其实,大家每一个人都穿过百衲衣生活的百衲衣。每一个人在生活旅途上,都会多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的庇护、年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样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生活境界。其实报答并未必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总是只不过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

5、依据文章内容,简要地介绍一下百衲衣风俗。

6、本文围绕百衲衣,主要写了四件事:① ,② ,③妈妈送百衲衣给我,④访问民俗专家,揭示百衲衣的意思。

7、10岁那年的失火中,妈妈被火燎伤,只为抢出那件百衲衣,你如何理解妈妈这一行为?

8、第③段中啜泣着埋怨娘一句中加点词汇表达了我什么样的情感?

9、阅读全文,概括文章的中心。

10、作者说其实,大家每一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你能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穿过的百衲衣吗?

1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结合上文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1:

百家锁是孩子的家人挨户乞讨,每户要得一文钱,然后把这类钱另铸成一把锁挂在孩子脖子上,为的是用百家福寿锁拴他的生命。这种做法在北方非常时尚,北京称为化百家锁。南方有种异曲同工的做法,把七粒白米和七叶红茶用纸包好,送给亲朋,亲朋还赠碎银,用碎银铸成锁,正面镌刻百家宝锁,反面镌刻生命宝贵,把锁系在孩子脖子上。

材料2:

在黑龙江区域,孩子出生后,产家要向街坊要来七色彩线和七枚大钱,把大钱用七根一股的彩线并排穿成连环形,一端饰以流苏,挂在婴儿项上,叫做长命锁。

结合上文和上面两则材料,说说这类风俗都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

有人觉得以上这类风谷中含有较多的迷信色彩,应予以摒弃。你是怎么样看待这类风俗的呢?结合具体风俗谈谈我们的看法。

参考答案:

《江南的叫卖声》

1、清脆入耳,婉约舒缓,含蓄耐听2、不可以,由于吆喝指的是大声地叫喊,它犷热烈;而江南的叫卖声婉约舒缓,轻柔飘逸。

3、示例:例句:南方的小葱长得又细又纤,白花花的根须一根不乱,像绝代佳人,更像小家碧玉。好处:用比喻的修辞,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南方的小葱纤细。

4、略。

《百衲衣》

5、常生病遭灾的孩子,爸爸妈妈会为他挨家挨户讨布缝衣穿,等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爸爸妈妈要向当年讨过的人家还情

6、妈妈冲进火中抢百衲衣,妈妈珍藏我的百衲衣

7、妈妈觉得百衲衣可以保佑孩子平安成长,对于妈妈来讲,没比孩子的平安健康更要紧的了,表现了妈妈对孩子深沉的爱

8、啜泣表现出妈妈被烧伤后我的痛心和难过。埋怨说明妈妈不考虑被烧伤而抢救百衲衣的做法,我并不理解,感觉她那样做不值得

9、通过叙述作者小时候穿百衲衣的故事,赞美了浓浓的母爱并呼吁弘扬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10、学生应举日常具体的事例,以下方面举到一个即可。示例:生活的馈赠、命的庇护、年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这类其实都是百衲衣。父母的爱惜、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爱等等都可

11、爸爸妈妈都是想为孩子子祛病化灾,期望他们健康平安的成长两种态度皆可,但要说清理由。示例1、应该拼弃。由于这类风俗确实带有迷信色彩。在现实日常假如身体不适应该去医院检查治疗,用科学的办法保证健康成长。示例2、不应该摒弃。由于这类风俗虽带有迷信成份,但也蕴含有浓浓的亲情、乡情。它是当地人民融洽和睦、友爱的纽带

有关推荐:

2022年中考各科目重点常识大全

关注智学网公众号

每天推送中考要点,应试方法

帮你迎接2022年中考!

2022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练习:民俗民情主题

热点专题

  • 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精华内容《红楼梦》
  • 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练习《种子方舟》考试试题
  • 初中语文作文审题立意100例:窗的遥想

[]2022年初中语文现代文

[]2022年陕西渭南中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