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事业成败的根本原因,是人的素质。大家目前倡导素质教育,其基本理念就是要掌握做人、掌握做事、掌握生活,培养学生待人处事的基本知识和能力,使之成为人格、成为力量、成为习惯。
人的一生都在学习,学习可以让大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正如鲁迅先生所说,这世界上本没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知识的形成,是大家通过生活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是群众在矛盾的对立统一中达成的共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前辈为大家探索出来的道路。违背规律和知识,只能使大家遭受非必须的挫折和损失。
在知识中掌握做人,事实上包括了生活观、世界观和道德观的形成。使每个公民可以根据现代文明的基本准则自由、民主、平等,来为人处世、来处置各种事务,自觉地维护社会文明与秩序。当今社会上,弄虚作假、坑蒙拐骗、假冒伪劣现象数见不鲜,种种自欺欺人的谎话之所以能得逞,既在于谋划者的无知与无良,也在于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缺少知识和判断力。譬如大跃进时期鼓吹亩产万斤、人定胜天,惘顾自然规律,以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结果国民经济不进反退,蒙受重大损失,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在知识中掌握做事,并非循规蹈矩,而是应该举一反三,敢破敢立。大伙都了解司马迁砸缸的故事,在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的紧急时刻,是知识让小司马迁临危不惧,果断地砸缸救人。试想,假如他也跟其他小朋友一样惊慌逃散,或者尝试跳进水缸救人,后果不言而喻。这时,知识既是化人于无形的水缸,也是击破成规陋习的石头,而司马迁选择了后者。好的决断力,正是培养于日常的考虑与创见。
在知识中掌握生活,将促进每一个人的存活水平得以提高。在以人为本的社会,每一个人都可以充推荐受人类文明的成就。大千世界里充满未知和疑问,现代生活丰富多彩,《百万个为何》已经不可以以满足大家的需要。现在,通过网络、书店、电话等各种途径,大家可以便捷快捷地探寻到各种问题的最好答案,随时给自己充电。生活知识,不再像祖辈一样都靠口传心授,更多的是自己去探寻最好答案,并与朋友们在实践与交流中一同进步。
知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紧组成,是安身立命、建功立业的根本。素质教育需要从娃娃抓起,但目前不少父母都担忧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非常早就安排他们参加各种的强化班和专长班,不考虑孩子的心理特征,把我们的功利观念和庸俗理想强加到孩子身上,这种适得其反的教育方法,不但会挫伤了孩子学习的兴趣,更会把素质教育变成了应试教育。
细节决定成败,于细微处见精神。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应用,在于平时的学习积累,也在于细节上的经营培养。学过的常识或许会忘掉,但好习惯的培养,是渗透于人格中的本能和力量,受用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