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诗歌的语言主如果指诗歌中的精彩语言,包含对生动传神的字词的咀嚼、对脍炙人口的名句的赏析、对用典妙句的探究、对修辞成效的领会等几个方面。
在这种考试试题的编撰中,具体的题型主要有:①这个字妙在什么地方或这个字有哪些表达成效。②从炼字的角度说说这句话妙在什么地方。③请你赏析这句话的精当之处。④这一句诗历来为大家所称道,你说说好在哪儿。⑤这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哪些表达成效。⑥请你从修辞的角度谈谈这句话妙在什么地方。
如,有如此的一道题目:古人写诗十分重视炼字。城春草木深一句中的深便运用得非常不错,请试作剖析。答案:一个深字,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荒芜衰败景象,抒发了国破家亡的凄凉伤痛之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又如,2012年湖南娄底中考试试题目: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入和生用得非常妙,请说说妙在什么地方。答案:入和生使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无意说理,即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哲理。
因而对此类品味诗歌语言题目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答。
1、对名句或重点句的赏析办法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些寓意深远,耐人寻味;有些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些写景自然,怡人耳目。因此,对名句赏析的考查总是是非常重要的。赏析名句,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有时也可以剖析其语言方法。有些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这样,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名句是该词的主旨和情感的核心,因此答卷步骤是:1、先找准赏析的切入点,或修辞、或写景、或具体表现力的词汇等。2、结合具体的语句,回答该句表达的意思。3、最后指出蕴涵的哲理,或创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如,如此的一道题目:烽火连3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了解为何吗?答:这两句运用了对偶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大家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大家的共鸣。连3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之情。
2、用典妙句语言的赏析。
对于如此的句子,考生必须要知道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意,挖掘典故及诗词中的妙用。答卷步骤:1、指出用典或化用。2、指出来源和含意。3、结合具体句子语境回答含意或表达的情感。如,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将士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引用了战国时燕昭王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感激天子重用贤才的美德和以死报君的决心。再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怀旧句借向秀怀念嵇康的典故,表达了对故人已逝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之情;到乡句借王质的故事,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表现了对世态变迁的怅惘的心情。
3、对修辞手法及表达式成效的赏析办法。
第一要看诗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然后具体剖析表达了什么感情或创造了什么意境,特别应该注意比喻、对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在诗中所起有哪些用途。如诗句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中风飘絮、雨打萍是两个绝好的比喻,试作简要剖析。答:风飘絮比喻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柳絮,国家败局的命,已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个人的命,诗人的一生时起时沉,好似水中雨打的浮萍,雨打萍是诗人漂泊沉浮的政治生涯的写照。这两个比喻形象贴切,给人以悲怆辛酸之感。
4、炼字类的赏析办法。
解答这种题目时不可以把该字孤立起来谈,要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词的意境情感来剖析。具体步骤:1、这个字词的意思是,或兼顾该字词有无运用修辞手法。2、这个字反映的事物状况。点出该字词烘托了什么样的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如,对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的品味就要抓住该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同时扣住诗句中腾突出了五岭的奔腾气势,走突出五岭的疾驰状况,衬托了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所有困难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再如,赏析诗句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时要紧紧扣住其中的动词笼和形容词寒。两个笼,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渲染了悲凉的氛围,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蒙冷寂,寄托了诗人的哀愁和感伤。寒不但叫人想到时值可能是深秋或是冬天,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胸无春秋志难远,腹有诗书气自华。诗歌的语言经典含蓄,博大精深,奥妙无穷,时常言有尽而意无穷,真的要品味到诗歌语言的奥妙,光靠这类解题方案是不够的,重点还是多诵读,在诵读中积累,在积累中感悟,在感悟中领略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魔力。
有关推荐:
2022年中考各科目重点常识大全
关注智学网公众号
每天推送中考要点,应试方法
帮你迎接2022年中考!